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分享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基于互联互通的智慧医院设计与实现


编 者 按

为总结近年来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梳理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社开展了“互联互通促进智慧医院建设”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案例征集主体为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通过单位。现将征集的典型案例陆续刊登,以便探讨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在促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成效,分享典型建设经验。






一、单位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由星海院区、钻石湾院区和蓝湾院区组成,在西安路商圈开设口腔医学中心,委托管理东软集团心血管病医院,形成一院五区布局,总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3000张,人员定编4514人。医院秉承崇德尚医的院训精神,以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学院型大学附属医院为目标,社会影响力和患者满意度不断攀升。



二、我院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4年,以管理为引领,以患者便利、医护快捷为中心,先后建设了四大体系100余个子系统,覆盖业务信息体系、运营信息体系、临床信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与硬件信息体系。在不断完善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上,我院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智慧医护),以质量控制、绩效管理为抓手的智慧管理,以互联网医院、云影像中心为特色的智慧服务,在问诊分诊、影像诊断、支付方式等领域,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院管理水平。2020年12月申报并通过了国家医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

(一)在提升医护效率方面

上线了AI智能语音系统,其兼具知识库、电子病历等核心功能,人机交互方式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即可掌握患者、医生、科室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

(二)在优化患者服务方面

医院开通诊间结算、自助机结算、医保二次结算等多种智慧结算方式,上线微信、支付宝,开通了检查预约,实现精准分时段诊疗,并配以实时监控、错峰放号等措施,平稳缓解就诊高峰;实行病区床旁结算,大幅简化了患者支付操作,构建出全方位支付体系。门诊智慧结算、住院智慧结算率达90%以上。建立预约检查中心,开设“集中预约、诊间预约、分时段预约”相统一的新模式,实现报告电子化流转、互认和共享,居民健康档案调阅等。检查预约率达99%以上。

(三)在打造智慧后勤管理平台方面

医院开展财务、物资、水电气等多种方面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创设后勤一体化服务平台,开通总务仓库网上申领工作,优化后勤办事流程;完成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建设了智慧安防,完成医院消防物联网建设,提升医院内安保工作智能化和预警感知能力。 



三、 开展建设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在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前,和全国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综合性大型三级医院相比,还是有一些距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顶层设计。

(2)信息集中度低,缺乏共享与交换。



四、智慧医院建设与互联互通改造

(一)智慧医院改造的需求分析

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医疗建设的核心。IT架构是保障智慧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如何能建成让医生满意,让患者放心的“新医疗”服务模式,这是一个对信息化改造的难点。

(二)技术和业务的改造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以顶层设计来指导智慧医院建设,见图1。系统工程方法论从系统观念出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是系统整体优化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2.顶层设计,有限目标

3.互联互通,服务延伸

图 1  项目建成的总体方案

为更好地满足我院总院区和分院区并行的需要,体现信息以“服务患者、方便临床”为核心的理念,2018年初,我院开始全新架构的“交互式数据中心”模式的院内信息平台建设。同年6月,申报了国家医疗健康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并顺利通过。同时以评促建,在2020年12月份,医院申报了国家医疗健康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2021年,我院对照测评指标和要求,全面地开展了患者主索引的建立、医疗业务流程优化、医疗闭环系统的建设、相关接口的规范与改造、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提升等工作,历经近两年的努力,医院最终通过了五级乙等测评。

(三)重塑患者服务体系

以患者为中心,重塑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医院信息化改造的重点也从系统建设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体系。全流程指就诊时间轴上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全方位是指囊括线上、线下,门诊、住院,院内、院外等多方面的就诊体系。



五、 互联互通建设成效与特色亮点

(一)互联互通与以质量为根本的智慧临床

从“建的好”向“用的好”转变:智慧临床,以人为本(运用信息化手段,为院内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创造信息化亮点,实现“数字化”“全员化”“高效化”)建立智能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方便医务人员治疗的同时提高医疗质量;建立检验、检查、用药、用血、危急值等闭环,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流程效率。

1. 智慧病区

实现移动医疗、移动护理全覆盖,并建立了集医患护呼叫、输液监控和电子床头卡于一体的智慧病房管理系统、床旁结算、一日费用清单查询、快捷点餐等服务。以智能化改造医院病房,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智能医疗设备紧密联接。

2. 合理用药系统

覆盖了全部的十五大类常见用药质控维度,就像一个“智能临床药师”,能够向医生提示开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系统基于病历解读进行用药质控,在获得患者信息后,通过数据清洗及计算引擎处理,对结构化的“患者用药数据”进行用药审查。

3. 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覆盖辅助诊断、相似病历、知识查询模块。该系统可以帮助提升基层常见病诊疗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降低漏诊、误诊率。

4. 病案质控系统

住院病案首页是医院进行住院病案登记、疾病分类、审查等的主要依据,一般会包含病人基本情况、住院医疗及诊断情况、住院医疗经费情况等信息。

(二)互联互通与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服务

从“建设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智慧服务,方便为本(以信息化为载体推进服务流程优化,建设智慧医院)

1. 以信息化为载体推进服务流程优化,建设智慧医院

实现全流程一站式自助服务设备结合实现多种支付方式和途径,减少了患者现场排队挂号的时间,候诊高峰降低56%,同时全面推行门诊诊间结算、支付宝、微信、医保卡二次结算和住院床边结算,实现门诊看病付费一次完成。

2. 建立移动医疗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推进院内服务向院前、院后服务延伸

联合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个支付通道,建立统一支付平台,对支付流程进行改造,诊间挂号,诊间缴费,减少排队缴费次数,提高收费和对账效率,并匹配医疗服务链条,形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患者带来全新、便捷的就医体验。所有业务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全流程移动化。

3. 建成覆盖门诊全流程的自助服务系统

医院对门诊功能区布局进行优化,在门诊每层楼设置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了挂号(支持医保)、缴费(支持医保)、查询、打印清单、打印化验单、满意度调查等的全自助操作。

4. 建立院内智能导航

我院建立了一体化院内导航系统,患者可以利用手机联动进行导航,支持连续的位置指引,为患者在室内就诊提供便利。室内导航包括医院地图数据、手机室内外导航服务、智能导诊机服务。

5. 建立集约化的检查预约中心,实现多项检查一次预约

通过一站式预约中心的统筹安排,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尽量把所有检查安排在同一天集中的时间段进行,并且对预约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强化了对病人进行医技检查注意事项等告知、解疑释惑等职能。

6. 住院服务是患者医院就诊的重要环节

医院自主研发住院患者自助服务小程序,本着从患者角度出发,对影响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历经的各个环节数据化、集成化、智能化,将重点医疗服务向互联网延伸。

7. 床旁点餐

当患者需要餐饮服务时,可在床旁扫描小程序二维码,选择院内点餐,即可选择餐饮食品,点餐完成后,食堂会自动收到患者点餐信息,送餐到床旁。

8. 床旁结算

当患者需要床旁结算时,病区护士可提前将预约出院的患者信息告知住院处,住院处事先安排好结算人员和设备,按照约定时间将“床旁结算车”推入病房,患者在病床旁便能快速办理好出院手续。

9. 开启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

正在发展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在线提供“诊前咨询、宣传及预约服务前移-诊中引导服务到位-诊后随访服务延伸”,通过诊前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在线问诊、处方配送、院后随访、妇幼或慢病周期管理等,形成了医疗健康服务闭环。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注册或备案的执业医师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

(三)互联互通与以精细为特征的智慧管理

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智慧管理,赋能以用。

1. 用智慧覆盖整个医院后勤管理的全过程

将整体后勤信息化进行有效串联,数据整合,业务深化,形成完整的后勤运维管理平台。本院后勤所涉及的所有内容正逐步部署上平台,继而实现统一信息化、智慧化。增强各业务、各系统的关联和联动性,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管理方式,实现“统一集成,统一存储,统一标准,统一界面,统一权限”的五个“一”体系。构建基于后勤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以软带硬”的管理系统。

2. 以绩效管理为重点,推进了医院管理资源规划建设

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以终为始”,从使用者的需求及运维要求出发,形成一体化的智慧管理设计思路和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推进医工结合、业财融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系统: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二是会计核算系统;三是资产管理系统;四是成本管理系统。

3. 新型“医联体”建设模式

借助大医二院医联体平台,贯穿十四家医疗联盟的二级医院,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形成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打造多维度层次化区域医疗协作和诊疗服务中心。以5G和区块链技术发展为契机,建立基于云互联的协作联盟。

4. 整合临床信息和生物组学信息,构建临床大数据科研平台

信息系统建设后,医院累积了海量的患者临床信息和生物组学信息,为医生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为解决业务系统产生的原始数据相互独立、信息复杂、利用难度高等问题,建立了统一规划的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包括业务系统层、临床数据中心(CDR)层以及面向科研人员的应用层。



六、体会与展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正积极打造“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个性化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积极发展信息化的医疗业务。医院今后将继续推进医院信息标准化工作,打造信息标准化品牌,并在集成平台建设基础上,围绕精准医疗加大数据对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挖掘应用,建立起一整套融合完整患者信息,真正面向临床全流程质量控制和决策支持的信息标准体系,从助力医改、信息惠民等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现有平台的数据格式和医疗流程,进行有效的数据治理、标准化改造,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共享和医疗业务协同的效能。

注:以上案例将汇编进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互联互通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案例集》,该案例集将在第二届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与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上首发。

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